湛江3D打印

湛江3D打印

3D打印机制作出个性化定位导向器的起因?

    

临床上颈椎损伤中齿状突骨折(Odontoid fracture)较为多见,约占10%~15%。尤其在79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较其他颈椎损伤发生更加频繁,且寰枢关节周围特殊的解剖结构,容易损伤脊髓或椎动脉等重要结构。DePasse JM等研究认为对于年老II型骨折患者应用Halo-vest架。Bajada S等认为非手术疗法对于愈合率的影响变化太大,大约在7%~100%之间,尤其对于年纪较大的老年患者骨折不愈合、甚至形成假关节的风险更大。Paolo AD等通过对单中心的108例患者进行研究,比较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优劣性,认为手术患者骨折愈合率高于保守治疗的患者,所有未合并脱位的患者,建议使用支架固定;脱位位移>5mm就有手术指症;对于年龄>50岁的年老II型骨折患者也应当进行手术干预。尽管如此,对于不同类型齿状突骨折,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判定。


1974年Anderson将齿状突骨折进行了分类,因其能为治疗决策、预后判定提供可靠的指导意见。随后Eysel等对其做了补充,将II型又分为IIa、IIb、IIc三个亚型,并提供了每一型的治疗指导意见:I型和III型骨折属于稳定性骨折,建议治疗使用Halo-vest架等保守治疗措施;IIb型复位后难以维持位置,主张尽早手术干预。Grauer  JN等研究了218个病人,认为I型、III型和没有移位的IIa型齿突骨折建议采取外固定疗法,IIb型建议采用前路螺钉固定,IIc型建议采用后路寰枢关节融合。Kim SK等认为用HVI治疗齿状突骨折后的整体愈合率为60%,而经过手术后的愈合率为93.8%,手术治疗比用HVI能获得更快和更高的融合率。


目前,临床上对于IIb型骨折多采用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国外只有极少数医院采用O臂导航下齿状突螺钉置钉技术,大部分医院仍采用传统解剖定位置钉,盲目性大、准确性低,术中术后并发症高。齿状突周边解剖结构复杂危险,前方比邻口咽、后方比邻脊髓颈膨大,使用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技术盲目置钉很容易造成这些重要解剖结构的损伤。以往手术术中解剖分离过程中常常因为位置过深而导致术区暴露困难,更加剧了徒手置钉难度,并发症也随之升高。如何能够不用过多暴露术区,快速安全准确的置入螺钉呢?为此,我们设计具有个体化齿状突置钉导向器,无需过多分离暴露术区、反复调整置钉位置,辅助术者术中置钉,提高手术效率及安全性。首先我们将患者三维CT数据导入计算机,利用Mimics软件、3D打印技术等进行三维重建,个性化测量患者IIb型齿状突骨折最佳置钉钉道角度,并将数据输入3D打印机制作出个性化定位导向器,以降低置钉风险,提高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为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类似3D打印资讯

3D打印的心脏模型为什么会更好?有什么优势?

国外3D打印在教育上的应用现状

3D打印机为什么会迅猛发展的原因




2019-12-02 11:36:15